山西锻钢活套法兰出口已经占全国七成以上
土生土长的定襄县源盛铸造有限公司老板这两天正在倾全力与欧盟打第二场反倾销官司。他告诉记者:民营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中,对手就是好的老师,培养你长大。像这样唱着国际歌,跳着国标舞(喻指国际标准)的农民企业家在定襄是越来越多。
记者在定襄县采访时了解到,全县从事锻造业的有770多户,从业人员2.3万人,年生产能力33万吨,占到全国锻钢法兰出口总量的75%以上,创汇近1亿美元,实现产值35亿元,占到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财政总收入的45.9%,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县长贾玉文风趣地说:这叫铁打的江山。
定襄县是忻州市国土面积小的县,一无丰富的地下矿藏资源,二无大企业、大项目带动。在清代鼎盛的康乾盛世战火中,培养起一批服务军旅的铁匠。改革开放以后,在党和政府支持下,这一产业迅速复兴,甚至出现了村村冒烟,户户点火的景象。由此带来的问题:一是散打格斗,企业之间粗放经营,互相压级压价。二是浪费土地、污染环境,环保压力加大。三是三乱蔓延,吃拿卡要,企业不堪重负。面对严峻形势,历届县委、县政府以创优环境、创新服务为己任,实行一条板凳办事,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对企业进行封闭式管理,在取缔一大批高污染、高耗能锻炉同时,推出了陈家营、崔家庄等一园七区,对优胜劣汰中保存下的企业迁园入区,从技术、人才引进、融投资渠道,给予了重点倾斜、扶持。定襄锻造业依托看不见的手,在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后,千家万户经过千锤百炼,终于闯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从组织形式上,已实现了蜂群式发展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的跨越,生产能力逾5000吨以上的企业达10家,万吨以上的企业达9家,这些骨干企业就占据了锻造业一半产量。
从经营机制上,实现了作坊式、家族式、散打式向股份化、现代化、高科技的跨越。其中46户企业已过渡到规范的公司制,产品已延伸到风力发电、航空、汽车配件等前沿领域。从生产方式上实现了自由锻向规模锻发展的跨越。从产品构成上,已实现了一元化向多元化的转移。过去只能生产几十种简单的法兰,现在则拥有上千种产品,向巨型化和微型化两个端发展。国内输油管道的5米直径法兰就产自这里。定襄管家营村仅有1600人,年人均纯收入达5800元。全村不但无一闲人,还吸纳了周边村庄的富余劳力。该村的法兰厂消化农村劳力22000多人,带动下游加工小企业100多家,去年销售额是1.4亿元。农业工业化带来的城镇化、现代化触目可及,到处是新起的楼房,新开的商铺,吃穿住娱样样俱全。
采访结束时,记者了解到,源盛公司智茂林与欧盟的反倾销官司还没有结果,但他的两大产品正源源输出,验货装箱。一是出口美国的汽车配件,二是运往厦门的国内高标准下水道井盖。他的脸上没有愁容,看到的是一片从容。
以上内容由山西活套法兰提供,感谢您的阅读!